11月28日18时许,夜幕降临,狂风裹挟着骤雨,街上行人纷纷归家避开突袭的寒潮。
在S27安东高速东至收费站疫情防控服务点,仍有一群由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的“守门员”毫不松懈,把牢进城“第一道防线”。 “晚上过境的大货车增多,意味着‘外防输入’的压力更大。”路口执勤人员伍澜涛是县城管局中队副队长,也是该局支援卡点的小组长。从4月起,他每隔一天就在此带队执勤。此时,他正在核查驾乘人员“两码一报告”,仔细询问始发地、目的地等信息。
19时03分,伴着风雨,伍澜涛穿梭在车流中,他已在卡点连续站了5个半小时,腿脚早已酸疼,嗓子也愈加沙哑,但他和同事们仍全力做好高速卡口防疫工作,为群众构筑疫情防控屏障。
“你来拿‘接力棒’,我去扒几口饭!”在同事前来交接时,伍澜涛打趣着说。寒风中,只见他快速“挥舞”筷子,狼吞虎咽。
据东至高速卡口疫情防控服务点负责人、尧渡镇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凌星介绍,该卡点每天每班安排13名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和24小时值班值守。针对检查发现的红码、黄码人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落实防疫措施。
21时14分,56岁的县交通运输局执法人员贾国祥在“重点人员来(返)登记处”值守着他的“第N个”夜班。
“前天我值的是‘大夜班’,从0点到早上8点;今天我值的是‘小夜班’,从下午4点到夜里12点。”贾国祥说,从3月8日起,他和同事进行重点地区返乡人员登记,并及时将信息推送到各乡镇联络群,保障各属地第一时间摸底核对,至今已摸排2000余名重点地区返乡人员。
作为“离风险最近”的执勤者,当记者问起他为何总是主动值夜班,入党20年的贾国祥袒露,自己也曾短暂地害怕过,但是防疫工作中,没有谁是“局外人”,他能做的只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排头兵”,守护一方平安。
23时46分,寒风细雨伴着困意,记者感觉又倦又冷。卡口核酸检测点,县总医院尧渡院区倪春苗和刘阳春趁着空档,拿起消毒液喷到手心,不停地揉搓双手。
倪春苗和刘阳春有着20余年医疗工作经验,她们从3月8日起,和院区的同事们轮值该岗位,当天轮班时间从下午4点到当晚12点。
“所有路过的司乘人员都可以在这里自愿进行核酸采样,如果是重点地区来的,我们会要求他必须进行‘落地检’。”据倪春苗介绍,当天该卡口采集样本550余管。
到了夜里12点,同事前来换班,第二天一早,倪春苗和刘阳春仍要回到医院的岗位上进行疫苗接种等日常工作。
脱下防护服,她们松了一大口气。“穿上防护服后不敢喝水,怕频繁上厕所,因为洗手间离这还有段路,担心队友忙不过来。”刘阳春说。
第二天凌晨0时35分,天寒风疾,零星车辆。在卡口检查处,接班值守的县城管局江小亮和县公安局谢军磊忍住困意,依旧认真严查每辆来车。
在寒夜里,在晨露中,坚守在这里的“守门员”目送着车来车往,确保24小时全员在岗“不打烊”,他们将安全和温暖留给身后的千家万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