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进东至县花园乡老屋村,蜿蜒曲折的沥青路、群山环绕的高山茶园、林荫掩映的小洋楼、郁郁葱葱的蔬菜园即刻映入眼帘,出门有路、抬头见绿、健身有园,老屋村美好蓝图已变现实画卷,一廊一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见证了其破“茧”成“蝶”的丰硕成果。
老屋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位于花园乡南端,尧渡河支流,菜坑河源头,与江西省浮梁县接壤,大景高速贯穿全村。全村辖6个村民组,共146户,总人口517人,村域国土面积33.1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47000余亩、茶园面积1470余亩、水田面积173亩。
因地处偏远,交通优势不明显,该村长期单一靠发展茶产业获取收入,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基础不牢,村内空心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不多,村民务工不稳定,缺乏长期大项目支撑。近年来,老屋村立足自身自然禀赋,不断创新党建引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优民生改善文章,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全新篇章。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8.76万元,一幅幅产业兴、生态优、乡风好、治理佳、生活富的和美画卷在这里渐次铺展开来。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2021年底,我们村‘两委’班子经过讨论,决定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当时在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上级有关单位帮助下,2022年3月,争取乡村项目衔接资金50万元,流转土地32.2亩,通过个人自筹资金共8.6万元,搭建标准化大棚约2500平方,种植黑木耳近11万棒,当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村民土地流转每年增收0.86万元,务工收入达20余万元。”老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东渊介绍说。
2024年,基地种植了14万黑木耳菌棒,预计增收70余万元,“小小木耳”已然成为了村民的大大“致富花”。如今,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摆放的整整齐齐,朵朵浅褐色的木耳破棒而出,鲜嫩饱满、长势喜人。除此外,这两年老屋村还积极探索、开拓新的发展项目,同步种植20万斤椴木香菇,持续3年采摘期,“香”飘整个振兴路。
产业兴旺“里子实”,和美乡村“面子”也要靓起来。今年3月初,老屋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面启动“和美乡村”建设,总投资400余万元,立足“清脏、治乱、强基、增美”,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新建村民健身场地约700平方米,修缮村民活动中心约200平方米,新建停车场约400平方米,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目前已完成整个工程的80%,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休闲步道……老屋村和美乡村雏形已现,村美民富更宜居,美好生活入画来。
“接下来,老屋村将流转山场100余亩用于发展果树种植和标准化茶园,打造观光体验一体的旅游项目,流转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农家乐和民宿项目,同时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谋划林下经济项目发展,在做大做强木耳、香菇、果园的同时,着手整合全村的茶叶资源,建立村级合作社,统一规格,进军高端茶叶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花园乡党委书记杨艳说。绿树村边合、繁花池边绕……如今的老屋村,在绿水青山之间开辟了一条乡村振兴致富路,点“靓”了村庄,带“富”了村民,迎来了幸福“蝶变”。
近年来,东至县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激活乡土元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把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10年间,全县已建成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140个,市县级中心村97个,和美乡村中心建设范围已覆盖全县234个涉农行政村中的213个,覆盖率达到了91%,昔日一个个“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小村庄,如今也焕发出新活力,未来发展很可期。(撰稿:吴佩佩,审稿:操小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