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又被职业打假人敲诈,就因为职业打假人认为我们生产的食品外包装上营养成分标注存在虚假,其实我们的产品是经过委托方检测的,营养标示值真实客观,没理职业打假人后他不断的在平台投诉举报并申请行政复议,搞得我们这些小微民营企业备受困扰”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经营者陈某某诉说道。
近年来,一些职业打假人借助平台、来信来访、申请行政复议的方式进行恶意举报、滥用司法救济权利,使民营企业苦不堪言、监管部门疲于应对,这既损害企业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又浪费行政司法资源,冲击法治营商环境。2024年,我县行政复议受理中心受理与职业打假有关的行政复议申请19起,占全年复议案件数量的28%。针对我县市场监管领域职业打假人举报投诉数量激增、部分民营企业面临行政复议案件增多、应对成本上升等问题,县行政复议受理中心主动作为,精准施策,推动形成“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建立联合研判机制,严把受理审查关。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定期互通职业打假人活动数据,识别异常行为模式。对职业打假人申请的行政复议案件重点审查其投诉举报的真实性,严格区分“正当维权”与“恶意索赔”情形。对职业打假人不是基于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为目的复议申请,应认定其不具有利害关系,不具有复议申请人资格。去年,我县行政复议受理中心依法不予受理的2起职业打假人行政复议案件,是落实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实践案例。下一步,县行政复议机关将与市行政复议机关和县法院等相关部门深入交换意见,争取各部门对职业打假人在部分案件中是否具有复议申请人资格的认定达成共识。
推行“调解优先”机制,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争议案件优先采用调解方式,推动职业打假人与企业在法律框架内达成和解,避免企业陷入“复议-诉讼”循环。同时,设立涉企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对涉及民营企业的复议案件实行“快受理、快审理、快结案”,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强化普法宣传力度,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在行政复议受理中心建立“企业法律服务站”,提供复议咨询、文书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同时收集企业反馈意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的调整宣传内容。
下一步,县行政复议机关将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针对食品职业打假高发行业,对企业产品质量管控、标签标示、宣传用语等方面进行合规性审查指导,帮助企业筑牢合规防线,从源头上减少法律纠纷。
县行政复议受理中心程股长表示:“县行政复议机关在遏制权利滥用与保护合法权益之间找准平衡点,坚决在法治框架内持续精准发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企业纾困解难,稳定市场秩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撰写人:黄英;审核人:汪延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