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不仅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东至县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紧密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发力施策,全力以赴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县域经济稳增长注入了澎湃动能,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在这片沃土上,企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安徽恒光聚氨酯材料有限公司,这家专注于聚氨酯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是受益者之一。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该公司于2023年7月启动了新厂建设,迈出扩大规模的关键一步。如今,占地135亩、总投资达16.88亿元的新厂区已拔地而起,建设即将圆满收官。
“目前各单体建筑基本完成设备安装,接下来将进行试压、试漏、吹扫、防腐保温、单机调试等联动调试工作,同时推进公辅工程调试和员工培训,我们正为8月份的试生产做好充分准备。”公司设备管理员汪胜军介绍。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5万吨特种胺及有机锡的产能,其高端产品将广泛应用于聚氨酯家居、航天军工等领域,有望助力企业加速迈向全球聚氨酯催化剂领域的领军地位。
谈及项目的高效推进,公司总经理王斌深有感触:“新厂建设用地涉及从其他企业转让,交接过程复杂。在关键节点上,地方政府主动介入、全程协调,仅用一个月时间就高效完成了土地过户手续,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更让企业安心的是,针对其多达36种新产品的复杂审批需求,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得益于专班的全流程高效协助,我们克服了审批环节的重重困难,项目从立项到基本建成仅用了两年时间,这样的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期。”王斌说。
同样感受到东至县营商环境温度与效率的,还有安徽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走进其年产1万吨高性能缓蚀剂的新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设备安装与调试的收尾工作。项目负责人唐定良表示:“主要设备已全部进场,安装进度已超过90%。”
这个总投资超1.5亿元的化工新材料项目,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优质原料,生产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特性的高性能表面活性剂。其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凭借过硬品质,已成功获得中东、北美、南美、俄罗斯、印尼等地区11家国际大型油服公司的认证,即将扬帆出海。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至3亿元。
“作为油田用缓蚀剂这一化工新材料项目,产品顺利出口至关重要。”公司总经理杨晓生特别提到,“在东至经开区的积极沟通和大力协调下,池州海关为我们开辟了高效的‘绿色通道’,有效解决了产品出口环节的后顾之忧,为开拓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这些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正是东至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的有力印证。东至县始终恪守“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将精准服务视为助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针对重点和复杂项目,组建专项工作专班,提供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集中力量攻克土地、审批等关键堵点。同时,依托赋予的24项行政权力,大力推行“超时默认制”、“全程帮办代办”等创新机制,显著简化审批环节,大幅压缩办理时限。今年以来,已为12个重点项目提供了全流程代办服务,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超过60%。此外,通过整合资源,建立要素保障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涵盖用地、用工、用能、融资等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了企业“多头跑、反复跑”的困扰。
从恒光聚氨酯的快速扩产到红太阳生化新项目的顺利推进,东至县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与实干担当。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如同滋养万物的阳光雨露,为市场主体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丰沛养分,汇聚成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展望未来,东至县将继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汇聚要素资源、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强大“引力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李晖 编辑:鲍雯昕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