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东至县政府网站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解锁基层治理“密码”,东至这里有妙招!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7-15 08:36
[字体:]

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

东至县洋湖镇给出了创新答案:走家串户的“虹先锋”志愿服务队、汇聚乡贤智慧的“乡风议事会”,加上润物无声的精准普法,共同构成了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深度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暖心“虹先锋”,服务解民忧

“姚阿姨,屋顶这两天还牢固吧?有啥事您随时喊我!”7月9日上午,洋湖镇珠虹村江春琴穿着醒目的红马甲,熟门熟路地走进村民姚银妹的小院,关切地询问。她是村里“虹先锋”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多亏了他们啊!”提起“虹先锋”,村民姚银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前几天刮大风把我家屋顶吹塌了!他们一听说,立马带着工具赶过来,忙活了大半天,帮我重新搭结实了。这些穿红马甲的,就是咱自家人!”

这样的场景在洋湖镇珠虹村并不少见——每个党员家门口都贴着醒目的“共产党员户”牌子,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穿着红马甲的“虹先锋”穿梭忙碌的身影,将党的政策宣传到基层、第一时间调解群众矛盾纠纷、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是这些“虹先锋”的共同职责。


“‘虹先锋’是我们村2024年4月精心打造的党建品牌,核心就是党员包户、服务到家。”珠虹村党支部书记冯双龙介绍道,19名党员每人联系服务127户村民,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村的“暖心网”。自成立以来,这支队伍已累计走访脱贫户240余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热饭热菜70余次,把政策宣讲到田间地头80余次,上门解决实际困难40余次。

乡风议事会,协商聚民智

如果说“虹先锋”是服务基层的“红细胞”,那么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乡贤组成的“乡风议事会”,则搭建起民主协商的坚实平台,成为乡村治理的“智慧脑”,让村民的大小事有了说理解决的地方。

走进珠虹村的乡风议事厅,常常能听到热烈的讨论声,修路搭桥、环境整治、邻里纠纷……只要是村民关心的大小事,都在这里一一商议,充分发挥乡风议事会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作用。

“乡风议事会就是咱老百姓说理、出主意的平台。”冯双龙说,“让熟悉村情、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参与进来,确保咱村的大小决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自2023年6月成立以来,这个由村干部、村民组长、老党员、乡贤7人组成的乡风议事会已成功调解了90余起矛盾纠纷,将不少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了解,洋湖镇创新打造“有事找我”乡风议事会基层治理品牌,从各村选出182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乡贤组成14支乡风议事队伍,不仅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还在完善村规民约、议事决策、组织服务、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持续发力,有效守护乡村和谐稳定。

普法进乡村,法治润民心

乡村治理的活力,既源于内生的自治力量,也离不开法治的坚实支撑。

洋湖镇深谙此道,将普法宣传作为浸润乡村的“源头活水”。镇司法所不断创新形式,让法律知识“活”起来:将枯燥的法条融入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深入集市商铺,面对面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等实用法律知识;设立咨询点,耐心解答村民关于土地、婚姻、借贷等方面的疑惑……法律的“种子”,就这样悄然播撒在群众的心田。


“以前遇事容易犯懵,现在心里有底了!”洋湖镇景荣商店的胡小芳感触很深,“司法所的同志常来,教我们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这日子过得更踏实、更有安全感了。”

“自治”激发内生动力,“法治”筑牢治理根基。

洋湖镇的实践,是东至县探索基层治理新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至县充分发挥德治教化作用、自治基础作用、法治支撑作用,做强党建、做活治理、做精服务,不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让党建的红色引领更强劲,让基层的服务网络更细密,让治理的效能更凸显,逐步绘就了一幅“服务送上门、矛盾不出村、诉求快响应”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文/施诚  图/程娜  编辑:杨佳琦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