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再拉近点哈,给大家看看我们东至黑木耳的品相,泡发后肉厚又有弹性……”近日,在东至县张溪青年返乡电商创业园的直播间里,“主播”们正对着手机镜头推销家乡的农特产,屏幕上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村民变身“主播”,家门口挣得“新收入”
“在家带娃闲着也是闲着,2023年开始,我通过电商园的免费培训,现在学会用手机剪视频、做直播,很快就把村民的农产品卖出去了。”学员吴玲俐一边操作着手机剪辑软件一边笑着说。她如今每月能增收3000余元,指尖在屏幕间滑动的同时,也划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像吴玲俐这样通过园区培训受益的村民为数不少。在这里,一部手机、一个三脚架、一盏补光灯,正成为越来越多返乡青年和当地村民创业的“金钥匙”。
创业园自2019年成立以来,面向全县返乡青年、村民、种植养殖户等群体开展免费电商培训,从短视频拍摄、产品包装设计到直播话术技巧,手把手教学员“玩转”电商。
截至目前,已有2000余名学员,靠着一部手机把家乡的土特产卖成了“香饽饽”。
企业“抱团突围”,从“批发价”到“品牌响”
“以前我们种的黑木耳,都是等着批发商上门收购,利润薄得很,现在通过‘云’销售可不一样了。” 池州寻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光礼指着包装精美的木耳产品感慨道。
如今,在园区的帮助下,公司不仅有了专属的产品包装,还搭建了抖音等线上销售渠道。“现在每月线上能卖几百单甚至上千单,利润翻了好几倍,东至黑木耳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曹光礼说。
曹光礼的经历,是园区入驻企业“抱团发展”的缩影。目前,创业园已吸引49家农业企业、电商商户入驻,园区不仅为企业提供免费办公场地,还组建专业团队,从产品资质升级、品牌塑造到物流配送,提供“一条龙”服务,2024年,园区企业销售额约2.5亿元。
今年刚返乡创业的安俊华更是深有体会。“之前在南京打拼三年,现在回来创业搞电商简直就是‘小白’。”池州市尧舜云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安俊华坦言:“最初对选品、直播、物流一无所知,幸亏电商园提供全套支持,连人员培训都包了,让我们这些返乡青年能真正扎下根来。”
坚持“党建引领”,锚定致富“新方向”
走进园区党员活动中心,墙上的“党建引领电商服务清单”格外醒目。
“我们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复盘运营服务情况,把发现的问题在会上逐一解决,琢磨如何给农户、企业提供更实在的帮助。”张溪青年返乡电商创业园党支部书记何院红介绍,园区以党建为引领,组建党员服务团队,深入全县各村采集种植户、养殖户信息,建立起完整的农产品数据库。
“农户的产品想上网卖,我们帮着设计包装、办理资质;企业遇到运营难题,我们找专家来指导,就是要让大家少走弯路。”何院红说。
安徽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池州市“小个专”党建工作示范街(区)……这些年,创业园获得了10余项荣誉,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后,团队更有干劲了。
“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何院红说,下一步,园区计划组织团队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研究各大直播平台规则,优化运营策略,持续打造“接地气”的直播场景,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化为新农资,把东至的农特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施诚 编辑:夏凡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