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东至县政府网站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收入增长45.5%,东至这份答卷很亮眼!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1-17 08:52
[字号:默认 超大]

2020年,东至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5元。“十四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2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0元,较2020年增长了45.5%。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春华秋实。东至县深耕“三农”沃土,让田畴沃野孕育蓬勃希望,阡陌人家充盈幸福滋味,书写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答卷。

农业提质,从“传统耕种”到“特色产业”

11月13日,记者来到花园乡祠村村黑木耳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肥厚油亮的黑木耳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20余名务工村民正埋头采摘,手指在菌棒间灵活翻飞,鲜嫩的黑木耳被麻利地摘下,装进身旁的竹篮里,很快就堆起了“小山”。

“今年我们村引进黑木耳3号新品种,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万元,种植10万棒黑木耳,帮扶用工800余人次,目前采摘进度为五分之一,预计总产量达到1.5万斤,产值超过40万元。”花园乡祠村村驻村第一书记胡孔牛盘信心满满地算着今年的收成。

“‘十四五’期间,我乡将食用菌作为特色产业积极培育,通过规模化种植、品牌化建设、产业链延伸,实现产值稳步增长。”据花园乡党委委员吴田君介绍,该乡黑木耳种植规模从最初的30万棒发展为近两年的130万棒,目前产值突破500万元。

东至县不仅是安徽省农业特色产业(食用菌)10强县,也是华东地区黑木耳生产基地之一,据统计,2025年东至县黑木耳种植面积4500多亩、共3600万棒,预计干货总产量将超过800万斤,总产值可达2亿元。

特色产业,正成为东至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十四五”期间,东至县推深做实乡村特色产业“四个一”工程,坚持内培外引,着力强链补链,建设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打造东至食用菌、鳜鱼、皖南土鸡全产业链,让东至特色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跃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9家;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乡村振兴创业园10个。2020年全县规上农产品产值15.3亿元,预计2025年全县规上农产品产值23.5亿元,与2020年相比,产值增长53.6%。

农村焕新,从“杂乱荒芜”到“美丽蝶变”

“现在村里路好走了,路灯亮堂了,厕所干干净净,住着比城里还舒服!”暖阳照进院里,香隅镇漕东村的陈大爷坐在自家门口,笑呵呵地说道。这朴实的话语,正是东至县和美乡村建设最生动的注脚。

“十四五”期间,东至县精心描绘乡村新画卷,累计建成144个和美乡村,其中省级中心村98个,市县级中心村46个,并打造了66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随着2025年8个省级精品示范村的全面建成,一幅“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的乡村美景正在尧乡大地铺展开来。

民生改善,没有“小事”,只有一件件办到群众心坎上的“实事”。针对“一块木板两块砖”的如厕难题,全县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65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高达96.5%。

除此之外,东至县还建立起了“线上报修、线下服务”的长效管护机制,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参与率超过90%。如今,畜禽粪污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率超过85%;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全面覆盖。曾经的“脏乱差”,悄然蜕变为今天“洁净美”的宜居家园。

展望“十五五”,东至县计划再建设7个精品示范村、75个省级中心村和50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并创新推行“片区化”协同发展模式,让美丽乡村从“一枝独秀”走向“春色满园”。

农民增收从“单一渠道”到“多元路径”

初冬时节,东至县的千亩药菊迎来盛花期。金黄的花朵连绵成片,随风起伏,村民们穿梭于花海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这朵“致富花”。田间地头的忙碌景象,正是当地依托“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不断“做强产业链、做优花经济、做足花文章”的生动图景。

“我们村流转了150亩荒地种药用菊,亩产900余斤,算下来每亩能增收1700余元。”尧渡镇双西湖村党总支书记朱品初站在田埂上,盘算着今年的收成,说道:“丰收季每天用工将近30人,已累计为村民增收超10万元,明年我们不仅要扩大规模,还要引进黄蜀葵,让村集体经济的底子更加厚实!”

产业的发展实实在在地鼓了村民的腰包。双西湖村村民洪全国从今年5月开始基地务工,他一边麻利地除草一边说:“田管、收割都干,加上土地流转的钱,今年已经挣了一万多元。家门口就有活干,心里踏实!”

“东至县共种植药菊1360亩,涉及12个行政村,目前整体长势都非常好。今年我们采取订单式种植模式,采收的药菊经过加工销售给医药公司,用来制作‘三九’感冒灵。”东至天域东篱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农业部副总经理王倩介绍道,公司计划于明年推动“药菊到户”种植模式,鼓励农户自主经营、自种自销,让农户实现持续增收。

农民富,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数据显示,东至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7385元,预计将增长至2025年的25290元。“十五五”期间,东至县将通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加强技能培训、探索合作经营等多元路径,力争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大关。

五年回望,沃野逐梦,东至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三农”答卷。站在新起点,将继续深耕脚下这片沃土,用“农”墨重彩持续绘就沃野“丰”景。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文/施诚  图/江靖  县摄影协会  编辑:杨佳琦 初审:丁满莲  复审:赵传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