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文件库 > 政策文件
发布机构: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个人 / 企业 / 东政办秘 / 乡村振兴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基本民生
名称: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东政办秘〔2023〕56号
成文日期: 2023-07-14 发布日期: 2023-08-02
政策咨询机关(起草人): 县农业农村局 政策咨询电话: 0566-3271220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8-02 08:13
来源: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17015
字体大小:[||]

东政办秘〔202356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有关单位:

《东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业经县政府第17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东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714

(此件公开发布)

 

东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

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皖发〔20225号)和 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意见(2022-2025年)的通知》(池发〔20223号)以及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池发〔20231号)文件要求,东至县2023-2025年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旨在全力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创建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两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施两强两增行动,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装备,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和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示范创建基础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2023年水稻播种面积预计超57万亩,油菜播种面积达23万余亩,小麦播种面积将突破13万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多年来,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带动下,我县农业机械化基础不断夯实、农机化推广体系不断健全、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农机化事业呈现出快速提升发展态势。

(一)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达57.61万千瓦,拥有各类拖拉机11413台,耕整机7643台,精量播种机44台,水稻直播机25台,水稻育插秧机械445台(其中:乘坐式137台),各类机动植保机械10007台(其中:高效自走式喷杆喷雾机54台,高效无人植保机145台),联合收获机机械1289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9117台套(其中:粮食低温循环式烘干机272台),排灌机械24985台套,各类配套农机具41236台套。

(二)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升。2022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77%。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54%,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96%,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81%。植保、烘干和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0.41%,粮食机械化烘干水平达71.61%,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达83.64%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底,全县拥有农机户3.7万户,农机化作业专业户4027户,农机专业合作社31家,农机专业协会1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有效的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优势,发挥了专业特长,不断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转变,成为解决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烘以及秸秆综合利用等各环节的主要力量。2022年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托管面积达40余万亩。

三、主要目标任务

以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为重点环节,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水稻、油菜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装备,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区域协调、务实高效的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基本实现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

力争到2025年,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加快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2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以上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9%,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同时植保、烘干和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93%,粮食机械化烘干水平达78%,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达87%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四、主攻方向和技术内容

(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方向:2023-2025年,结合全县水稻种植区域特点,每年选定1-2个乡镇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年示范面积不少于5000亩。示范区以突破水稻机械化栽插薄弱环节为主要建设内容。通过作业补贴、购买服务、培训示范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示范区域的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示范任务,使示范区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同时,进一步提高植保、烘干和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

技术内容:开展工厂化育秧、大田精细耕作、机械化插秧配套侧深施肥、飞防植保、机收减损、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理和机械化烘干等技术推广示范,每年培训示范户及农机大户200人(次)以上,召开水稻工厂化育插秧、高效植保、机收减损等机械化技术示范现场会4场次以上。促进示范区水稻机耕机械化水平达100%,种植机械化水平达94%,机械化收获水平达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同时水稻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秸秆综合处理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95%93%。总结集成适宜我县可推广、可复制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包括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服务方式、机具配套方案等),每年扶持2个以上承担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专业服务组织,年辐射带动全县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

(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方向:为加速推进我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2023-2025年,因地制宜,结合全县油菜种植区域分布,每年选定1个乡镇建立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年示范面积不少于2000亩。主攻油菜播种、高效植保和机收减损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引导农民种植高产、高效以及适宜机械化收割的油菜新品种。通过新机具新技术引进、培训示范、作业补贴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示范区域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示范任务,使示范区油菜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同时,进一步提高效植保、烘干和秸秆机械化处理水平。

技术内容:在栽种环节重点推广旋耕、播种、施肥、开沟等四位一体精量种肥同播技术、油菜毯状苗机械高效移栽技术和无人机飞播技术;在高效植保环节重点推广无人机飞防植保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植保技术;在收获环节,示范推广适宜皖南山区田块的油菜联合收获机收减损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逐步形成适合当地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减轻油菜生产劳动强度,节本增效,提高全县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每年召开油菜机械化栽植、机收减损等现场会3次以上,培训示范户及农机大户100人(次)以上。通过突破油菜生产栽植和机收减损等关键薄弱环节技术瓶颈,集成适宜我县可推广、可复制的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包括装备选购、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服务方式等),每年扶持1-2个承担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专业服务组织,辐射带动全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

(三)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方向:围绕推进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2023-2025年,在我县小麦集中种植乡镇,每年选定建立1个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年示范面积不少于3000亩。示范区推小麦精量种肥同播、飞防高效植保、高效低损收获等小麦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通过新机具新技术引进、培训示范、作业补贴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示范区域的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示范任务,使示范区小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100%。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机深松(深耕)、精准施肥、烘干和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技术内容: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以精量种肥同播、飞防高效植保和小麦机收减损等技术示范推广为主,推进精细化耕作、深松镇压、机械化烘干等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加装秸秆切碎抛洒装置秸秆还田和秸秆打捆离田等机械化技术。积极引进推广智能型小麦精量种肥同播机械、飞防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大喂入量履带式收获机械,全面提高小麦种植规模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每年召开小麦智能化种肥同播、高效植保、机收减损等现场会3次以上,培训示范户及农机大户150人(次)以上。通过突破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播种、高效植保和机收减损等关键薄弱环节技术难点,归纳总结我县可推广、可复制的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每年扶持1-2个承担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专业服务组织,推动全县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在现有的基础上每年再提升0.5个百分点。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作为服务我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政府成立东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东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中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各镇要把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切实推进好这项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搞好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高效工作推动机制,积极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

(二)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召开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实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让农民群众家喻户晓、主动参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成果、工作成效、经验做法,以及推进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案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良好氛围。

()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涉农项目资金,围绕我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对精量播种、高效移栽、高效植保、机收减损、粮油烘干等重点农机装备和作业环节优先扶持,应补尽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同时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安排必要的示范创建经费,专项用于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推进行动中宣传发动、机具引进、培训推广、技术指导和作业示范等各项工作落实。

(四)强化协作配合。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责,紧紧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推进措施,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创建的强大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强化从业人员知识培训,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等农业生产模式,为全程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五)强化主体培育。加强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维修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或套餐式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推动农业生产向装备现代化、种植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开展互联网+农机推进行动,加强农业管理部门、农民和农机手的互联互通,搭建池州市农机智慧管理系统平台逐步实现对作业机具的调度和监督,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和智能化水平。

(六)强化技术示范。坚持示范规划先行,加强水稻、小麦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示范基地建设,搞好示范,由点带面,逐步推开,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和生产技术模式。同时依托相关科研院所和农机装备企业,开展农机转型升级补短板行动,加强研发推广适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的智能化农机装备,并总结探索全程机械化技术路径、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及服务方式,促进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七)强化督查考核。县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定期检查与动态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技术指导和评估验收。县领导小组要加强督导检查,对推进不力、影响全县创建工作进程的乡镇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工作开展顺利、有特色亮点的部门和乡镇给予表扬。各乡镇和部门要立足实际,及时调度,科学评判农机化发展成效,真正建立起创建工作覆盖到位的管理机制、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确保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如期圆满完成。

 

附件:东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东至县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徐洪河  

副组长:王    (县政府办副主任)

高群英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方炳增  (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毕志宏   (县财政局系统工会主席)

             (县统计局总统计师)

周慧琴  (县科经局党组成员)

洪小兵  (县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

陈富强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胡宪宝  (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左小虎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

程文平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

王优旭  (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尧渡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程起和  (东流镇党委委员)

    (大渡口镇副镇长)

吴云飞  (胜利镇副镇长)

钱元舟  (香隅镇党委委员)

甘先明  (张溪镇党委副书记)

    (洋湖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昭潭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章文俊  (龙泉镇副镇长)

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高群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如果内容不能正常显示:请安装pdf软件 [在线安装], 或下载本PDF文档 [点击下载]。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在线播放PDF文档... 你可以下载该文档到本地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