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品牌。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坚持产业协同、多元融合,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品牌标识,以飞地学苑、新希望农场等代表,发展高端民宿、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邀请省市县媒体以及网络知名人物前来打卡宣传,今年以来在省市县等各级媒体共发稿30余篇。
“新”兴业态,营造旅游氛围。深入挖掘陶公文化,坚持把民俗活动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策划,广泛发动,结合东流民俗特色以及文南词、旱船灯等非遗表演,在老街形成每周“放映”的周末街坊文艺派对,真正实现大家看表演、享表演、乐表演。同时,利用传统节庆,结合性开展上门慰问、健康义诊、关爱儿童、普法宣传等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16次,吸引游客3万余人。
“实”力筑基,优化旅游环境。始终把提升城乡“颜值”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老街房屋修缮二期工程,完成老街10户房屋立面改造。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组织力量,重点对老街、双塔等旅游景点开展破损广告牌、景区内外垃圾杂物清理等专项整治行动5次;新谋划设计打造“微改造精提升”节点3处。(撰稿人:吴敏,核稿人:张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